出发!我们是党的服务队
三是举借外债应当适度。
拉美不少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初始阶段,准许一大批外国银行进入本国银行业和国内资本市场,造成金融动荡,是一个大教训。尽管如此,麦金农提出的最优秩序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尽管其经营行为有时可能会加大市场波动,但在有效监管之下,相应风险仍可控制。这反映了中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尚未摆脱传统的重资产规模而不够重视质量的经营模式。为了让其健康成长且不破坏金融稳定,监管部门还需要对其经营的稳健性和审慎性予以高度关注。适当提高对外资的开放度不仅可以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还可能相对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稳定。这些变相的中长期信贷与银行存款越来越多地转变为短期理财资金,一起加剧了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期限错配,并呈现出银行流动性不足情况频发的现象。
开放的方式,包括批准更多的外资银行法人/分行和分支机构,或是考虑允许外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对中资银行投资并控股(并购方式)。外资银行可申请经营的业务范围也已包括入世谈判承诺的业务范围和入世后我国主动向其开放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QFII和QDII证券投资托管、国债承销、代理保险等业务领域。第二,对监管而言,在当前复杂的金融改革浪潮中间,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过程中怎么办?我认为第一,要敢于担当,不能再做市场的尾巴。
但是要同时了解,为什么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我们有些金融制度改革也比较难,为什么?你以为加上互联网,金融创新就复杂就难了吗?不尽然。你只有把这个制度道理搞明白了,互联网创新你就能明白怎么搞。第四,当前金融创新已经呈现什么样的状况?一边是对互联网金融问题的讨论,热闹非凡。我记得是去年底还是前年底,好像是在网易主办的互联网金融大会上,我曾说互联网技术确实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绝对是件好事,怎么评价也不会过。
今天,就突破两大管制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而言,它体现了金融改革的方向,是我国金融改革几十年来所孜孜不倦追求的方向。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亡羊补牢的教训太多了。
因此,既然是金融活动,那就要遵守金融运行的规律,就要受金融监管这一个国民经济活动中间必不可少的制度环境的制约,有人喜欢学美国,言必称美国在各类金融活动中也是有监管的。尽管监管的形式、形态可能会不一样,在各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历史阶段,监管的形式、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既然要搞金融业务,必须要有监管,这是都相同的。金融创新政府推动慢,市场来推动。另一边,从各种媒体可知道,P2P面临着上千亿的挤兑压力,特别是临近年底,有人分析又面对股市大涨, P2P的挤兑问题更为突出,上个月有40家公司出现了提现困难,近日报纸上说有50家公司跑路,63家公司出挤兑问题,这已经成为今年群体性金融事件中最为突出的一类事件,为什么?一方面金融创新非常热闹。
我在11年前的2003年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金融创新的总体评价。因此,创新本身可以去体现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第三,应该不怕辛苦与困难,加班加点。在中国今天的环境下,谈金融企业创新或者金融创新,如何创新?从目前现状看,中国经济的现状是转轨经济。
我简单讲一点意见,创新是一个小至企业、大至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一边讲金融创新,一边讲金融监管。
从人们不容易看清楚的地方推,从人们有争议的地方推,好推。要改革,要转轨,就要讲制度变迁中的协调、平衡。
言外之意,不是金融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金融,是用互联网一词修饰金融,经济活动的本质是金融活动。为什么不表态、无态度?根据我个人分析,无非是三种原因,或者是认为金融改革比较难以推动,想借助互联网金融来冲击、来倒逼金融加快改革。大家想一想,搞来搞去是不是都是这回事?突破利率的管制,突破分业经营的管制。你是金融机构要不要叫存款准备金?这里又存在一系列问题。又比如说,在中国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很多老百姓风险意识差,为了社会稳定,有社会托底政策,包括保护弱势群体的一些金融活动,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美国没有,英国没有,中国有关于打击非法集资的规定,这有它存在的相对必然性。以上是我就原来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监管不足、滞后对政府有关部门、一行三会决策心态的分析。
目的是说,我们充分肯定金融创新活动,但不是每个人所想的创新活动都可以无限制地、无边际地发展,这是两回事情,这是我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创新现状的第二点评价。怎么样把它引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你既然已经是既吸收存款,又发放贷款的法人,你就不是在做纯粹的委托业务,也不是在做纯粹的信息中介,按现在的法规,已变成金融机构了,既然是金融机构要不要牌照?现在我们是有牌照管理的。企业在加班加点的创新,监管部门不能放松,也要加班加点。
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不讲究协调,不讲究平衡,也就是说,如果不研究改革的条件性,我们为什么要搞沪港通?我们不直接了当在全国宣布放开资本账户管理就完了吗?为什么还要搞沪港通?为什么还要对沪港通的资金进出、交易的总额有个框框?它是有道理的。当然,我们搞微观的可以是不去考虑这些问题的,但是监管部门是必然要去考虑的
但是,持这种想法的面对现在这样一种状态,后果是什么?我看没想好,没想全,就想倒逼,就想通过倒逼来推动金融改革。2003年的那篇文章中提到:中国今后的金融创新活动,尽管可能会使人眼花缭乱,但是探求其本质动力是什么?肯定是为了突破两大管制,一是利率管制,二是分业管制。另外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家的上进心、成就感,激情、毅力、智慧、灵感甚至是创新方面的野心。另一方面,群体性案件不停地出现,恕我直言,原因有两条:一是互联网金融本身是新生事物,它在发展中、在过程中,而且发展很快,新产品层出不穷,确实需要不停地讨论。
现在如果你成立一家公司,既吸收存款,又搞贷款,我们暂且不降监管部门对贷款业务要有审慎性监管,要有风险控制等方方面面的规定。在中国今天的环境下,谈金融企业创新或者金融创新,如何创新?从目前现状看,中国经济的现状是转轨经济。
众筹网,证监会已经在公开征求意见,就是按私募股权基金、众筹平台来设计,来规范。要改革,要转轨,就要讲制度变迁中的协调、平衡。
我不断地接到邀请,像这样的论坛,天下何其之多,各种场合都在讨论,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第三种原因,或许是监管部门本身认知滞后,对这个新生事物认识不够,没有经验,对于这类活动中的创新和监管这对矛盾认识模糊,不知道怎么办。
怎么样把它引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今天我作为学者,多讲一点道理,一会儿有政府管理部门的,他们会更多讲政策含义,我更多是讲道理。要不怕辛苦与困难,不怕加班加点,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现在的资本账户管理制度创新,如果不谈互联网技术,创新在哪里?QFIFF、RQFIF、自贸区、前海等等,都是在进一步地往前创新,但是仍没有实现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
一边讲金融创新,一边讲金融监管。对于迅猛发展的P2P产品,以及这个产品线上、线下复杂的业态怎么规范,现在还没有一定的约束,没有一定的监管,肯定不是这类业务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否则就会失去总体经济发展的平稳发展,形成负面影响,形成负面冲击。第二,充分肯定金融创新活动,但是并不意味着任何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活动都可以无边际地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任何想改变现存的金融制度的组织方式、活动方式或者用时髦语言讲叫新业态,我们都应该毫不保留地给予支持。
第二,要善于向市场学习,处理好转轨中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处理好猫和耗子的问题,猫如果不懂耗子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怎么抓耗子?要多和耗子交谈,这是我曾经搞监管的经验。第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无非是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理念搞金融,是互联网的金融。


中国将公布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


牵住3D打印这个“牛鼻子”


甘肃空管分局网络室春季换季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产业革命


且末机场联合无线电管理局开展无线电监测


南昌机场开展C919机型地面运行保障安全培训


跨国医疗版图浮现:谁在争夺“世界病人”?


民航桂林监管局与桂林空管站联合开展党团融合共建活动


菜鸟与巴西邮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优化国际快递时效


科诺通过苏州市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
